2006年10月31日 星期二

[手作]襪子娃娃-飄洋過海來看妳


    

昨天花爸跟花媽利用午後,帶我們去河濱公園外拍。花媽特地要花爸帶她到很偏僻無人的地方,因為她說拍我們若被外人看到很不好意思。 



真不懂有啥不好意思的,要長得像我們這樣可愛的,應該找不到幾個。瑪麻說要把我們送去香港當圖書管理員,那是什麼樣的職缺?不知道好不好玩?聽說茱小姐搬了新家,瑪麻沒空去香港看看,特地派我們兩個去當親善大使。瑪麻說下個月公司的香港旅遊不知道是否成行,還是派我們兩個去比較妥當。
  



我們還沒有名字喔!瑪麻說希望新主人能幫我們兩個取個很
cute的小名,然後善待我們,當然胖胖的藍小兔要持續肥肥的才可愛啊!變瘦了到時瑪麻可認不出我了呢!唉~待會不知是要搭飛機還是搭船去香港,這可是我們第一次遠行,希望我們定居香港後,花爸、花媽會一直想念我們。 



茱小姐我們飄洋過海來看你囉
~~ 

對了!我們的出生日期是10/2910/30喔!藍小兔是10/29生的,我們是花媽自己一針一線縫製出來的唷! 



想看我們更多照片請到這裡
è 按我



瑪麻的創意來自於哇哩咧-我是襪子娃娃!


2006年10月30日 星期一

[台北]隨性的週六~中正紀念堂


紅橙黃綠藍靛紫,這色系大概沒什麼人不愛,剛踏入中正紀念堂不久,遠遠的就被這鮮豔的顏色吸引。兩廳院廣場因藝術季的關係,顯得熱鬧許多,不過我並不清楚藝術季的內容,只是隨意遊走,重點是不想放過難得的藍天與優閒的假日午後。

 

[湛藍的天空我第一次拍到]

 約莫三點匆忙決定出門,中午氣象播報的降雨機率讓我左右為難,不過當抵達中正紀念堂,我知道來對了。幾天前搭車經過,遠遠望見廣場五彩繽紛的裝飾,讓我想一探究竟。到達時先跑到大中至正門口,長長的竹籤,繽紛色彩做區隔,「彩虹迷宮」是它的名稱,想玩得排隊許久,望著長長的隊伍我打了退堂鼓。

 

[掌中戲偶的鮮豔色彩讓人驚艷] 

 

[青天白日的國旗永遠都顯得帥氣十足]



廣場的中央搭起白色帳篷,特技劇場在裡頭熱鬧上演中,靠近大門兩旁創意市集擺設,算是來此的意外收穫。喜歡用眼睛欣賞創意巧思,有時能從中獲取新鮮的訊息,增加生活的樂趣。這會我已不像以往拍攝每個攤位,只選了與眾不同的河洛戲偶拍了兩張。


 



[頑皮的小孩,寧可窩在地上跟鴿子一起玩耍]



中正紀念堂大概是來北部定居後常來的地方,很少停留拍攝它的樣貌,尤其是天空湛藍的時候。天空中的藍與白,兩廳院的橙黃屋瓦,大中至正門的樣貌,十月才會掛上的帥氣國旗,總是愛在大門飛舞棲息的鴿子,在這一刻都成為影像中的主角,相本中的永恆記憶。

 

[四個大字常是鴿子們棲息的地方]

2006廳院廣場藝術節可參考網站è按我按我


2006年10月28日 星期六

[台北]北投趴趴走[普濟寺.台銀宿舍.地熱谷.溫泉博物館.北投新公園]




[攝於新北投公園蓮花池]



周日的天空很藍,藍得讓人無法待在家,想出遊的思緒一直湧現,礙於先生有活動,女兒又得補習,於是我背起相機,帶著兒子一起出遊去。搭著捷運望著窗外,一幕幕景色,隨著車速穿過眼前,想起半年多前與先生到北投普濟寺,那天天候不佳,拍了照片誤以為檔案已上傳電腦,莫名的刪除記憶,奧惱不已,打算再訪,補回那失去的記憶檔案。 



從新北投捷運步出,循著光明路走去,天色已不再是大藍,而是烏雲密佈,走進溫泉路後竟飄起絲絲細雨。普濟寺位於溫泉路上,若非仔細瞧,很容易錯過,它像隱藏在深山的老者,不易被人發覺。循著石階往上,兩旁是蒼鬱的樹林,若非造訪過,不然下一刻的場景,倒是讓人多了許多想像空間。




[普濟寺]



灰黑屋脊,漆上黃色的檜木建築,香爐飄著裊裊煙縷,往裡望去空無一人。來到此心情隨之沈澱,連說話都自動降低音調,此處像是遠離人煙的仙境。我自顧著拍起建物,兒子用他的小眼睛探索大自然,不一會寺裡清掃的婆婆出來與我打招呼,告知寺內不能攝影,不過倒希望我們進入拜拜並拿簡介參考。



[子安菩薩]



拜訪時只有我們母子倆,老奶奶親切的與我們話家常,好奇的問我怎知道普濟寺?我笑答之前來過,還有現在有電腦網路可查,很容易就能找到這裡。她告訴我這裡很少人來訪,所以才好奇我們的出現。她善意的告誡我那寶貝兒子「要努力念書,要乖乖聽父母的話,別亂花錢」。以為那小子會認真的牢記,之後我才深深了解苦口婆心的不易。



[日治時期台銀宿舍]

[地熱谷]



離開寺廟與兒子坐在半山的石階,看著一旁覓食的攀木蜥蜴,享受百年老樹所帶來的陣陣綠意。對面溪流旁是日治時期的台銀宿舍,無人居住大半建物毀損,從外觀樣貌觀察依舊看出當初的建築風格。




[溫泉博物館]



[溫泉博物館內的彩繪窗]



溫泉路往下銜接中山路,地熱谷就在不遠處。或許是天氣炎熱,地熱谷的遊客明顯稀少,早期煮蛋的畫面如今已不復見。相較於地熱谷,溫泉博物館是我喜歡拜訪的地方,日式的塌塌米與格子窗,喚起兒時舊居記憶,孩提時愛在上頭打滾,枕頭戰與歌唱大賽,塌塌米臥室是最佳場地。



[北投新公園內的蓮花池塘]



[北投新公園內日治時期石橋]



博物館旁是新北投公園,蓮花池正開得茂盛,吸引不少蝴蝶與蜻蜓。脫下鞋與兒子一同踩在鵝卵石步道上,好像就在自家庭院,頓時忘了世事煩憂。結束行程時,兒子提議要到士林夜市看看扭蛋。坳不過小子要求,花了錢轉了一顆。我笑笑跟兒子提及「今天不是有人告訴你別亂花錢!?」他早已忘懷的說「有嗎?」看來不久前的叮嚀原是一陣風,早已了無痕跡。[2006.10.21]




更多照片請到相簿看看è按我按我

延伸閱讀è漫遊北投





2006年10月25日 星期三

[台北]228公園的放送亭




[放送亭建於1934年]



拜訪完台北賓館,撥了點時間到
228公園逛逛,最近剛好有機會到這附近,於是拿起相機隨手拍拍照。好玩的是,本來想刻意尋找的古蹟,卻在不經意時相遇,對我來說,又是一個難忘的經驗。 



隨手拿起相機取景,眼前有數不清的麻雀玩耍、棲息,一點都不畏懼人們,於是我試圖接近練拍。別人拍的多半是難得遇見的鳥類,而我暫時想像眼前的麻雀也是稀有,只是想補捉瞬間的感覺罷了!
 



[亭上的麻雀]



正當對準焦距按下快門,突然發覺麻雀棲息的建物有點眼熟,細細端詳,原來這是我想找尋的放送亭。
1928年台灣成立第一座廣播電台,1930年台北放送局建成才正式開始。當時收音機昂貴,收聽得登記收費,收聽戶多半為日本人。但是為了使一般人也能收聽,政府便在公園設置放送亭,透過放送亭的喇叭傳送訊息。當時放送亭不只播放新聞、教育、娛樂節目,還有政令宣傳功能。 



外觀有點像日式石燈籠的放送亭,牆體為磨石子,牆身有塊大理石牌子,上頭的字寫著「臺灣廣播電台」,不過辨別起來有些吃力。較為特別的應該是放送亭的屋頂與喇叭箱,鑄鐵網格遠看很難想像這是一個播音的器具,不細看很容易錯過。



如俗話說「踏破鐵鞋
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對於古蹟常有不期而遇的經驗,彷彿它也在等待與我相遇,總之這經驗很奇妙。或許該謝謝這群吵雜的麻雀,若沒有牠們的吸引,肯定錯失此次難得相遇的機會。 



[228公園不只麻雀多,松鼠也不少]



228
公園的古蹟大概是全台最多的區塊,不過有些沒有明顯標示,極為可惜,按下這裡可以看看其它古蹟景點的照片è按我按我 

 

[1996年3月25日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


2006年10月22日 星期日

[台北]賓館




前幾天聽到電台廣播,說著「台北賓館」開放參觀的消息,本來還惦著要上網報名,一會兒上班忙碌很快就遺忘此事,等到記得要報名時,早已過了網路申請的時間。幸好可以現場報名,心裡一直掛念著。一早睡夢中驚醒,以為錯過最早的參觀時間,趕忙梳洗吃了早餐,匆忙趕搭捷運,幸運成了最早拜訪的旅人。
 



[大夥認真的聽導覽中]



從捷運台大醫院站步出,對面就是公園路台北賓館的參觀入口,本以為會排滿等候的人群,結果有些出乎意料。參觀的人群遠少於安全人員與志工,不到開放時間約
10來個參訪者,我們在志工的解說下,填妥了申請表,拿著有自己照片的身份證件,依序排隊安檢進入。我擔心安檢得花很多時間,出門前就把隨身的東西減少,節省進入的時間。 



[地上的磁磚保留原始,為國外進口]



1950
年改稱「台北賓館」,他的前身為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官邸」,台灣光復後成為省主席官邸。建造於1899年,建物主體坐北朝南,基地為矩形,為磚與石材混用之兩層樓建築。建物特色採馬薩式斜頂、希臘山牆、羅馬柱面與巴洛克風格雕飾,於19019月竣工,是當時最富麗堂皇的豪宅。主要用途為舉行重要國宴、招待外賓或國慶酒會的場所,平時並不開放。 



[後院庭園造景]



進入參觀的第一站是馬廐,不過馬廐沒馬也看不出所以然,一旁播放著建物的介紹,沒幾個人駐足觀看。沿著參觀路徑走,庭院偌大讓人讚嘆,建物主體氣派讓人不忍多看幾眼,因為進入屋內將不得攝影拍照,於是把握機會多看、多拍。豪華的場景隨著進入大門出現在眼前,挑高的樑柱與閃亮燈飾吸引我的目光,這下的我猶如劉姥姥大觀園般,在心裡讚嘆「哇!好美!」
 



[悠遊自在的黑天鵝]



屋內是潔白的牆面,牆面四周有著鑲邊,鑲邊包裹著
24k金箔,燈具是銅製水晶燈飾,整個內部有如皇宮般美麗,不我想最適合的詞應該是美輪美奐才是。每個空間都有特別用途,每處皆有壁爐,而且處處造型不同,建材都是國外採購,當然只能看不能碰囉! 



[後院陽台]



戶外的地磚建材也是國外進口,保留最原始的風貌。建物西端有一處日式平房,為當時總督的居所。後院為一處人工造景日式庭園,亦有亭台樓閣,小橋流水間,能見黑天鵝悠遊其中,這裡的景致若非親眼見,是很難用筆墨形容。參觀的動線很短,主要就是參觀宴會與會議廳,還有戶外的庭園造景,這裡的志工每位都很親切,除了面帶微笑外,也很願意為大夥介紹這難得一窺的豪華官邸。
 



20066月開始開放參觀,這次是開放的第三回,每年將有6次的開放機會,每雙月的第一個週日為開放時間。慶幸自己能親眼見到百年豪宅風華,原來在這高高的圍牆內有一處不為人知的美境,靜待有緣人來探索



更多照片來這裡看吧 è按我按我



2006年10月19日 星期四

植物近攝


 

[加拿大蓬草]



喜歡拍花朵,尤其越微小越想拍,很想看看這麼小的花朵裡隱藏什麼秘密。雖然說消費機的功能很強,但是還是有補抓不到的角落,透過單眼相機我看到更多,毫不起眼的小草、小花,都有美麗的一面,而我們常錯身經過而不自知。 



[依附在大樹的藤蔓]



[青葙]



[繁星花很常見可是靠近點看呢!]



[沒想到可以這麼靠近,原來裡頭很多小小花啊!]



加拿大蓬草的花很小,在郊外會誤以為跟蒲公英是同一類,平均不到一公分的小花,拍攝起來有點吃力,初次拍這麼小的花朵,對焦許久,清晰與模糊間摸索好一陣子。藤蔓類的植物很有趣,它總是靜靜的依附在大樹身上,很少有人注意它的存在,除非是植物學家,或是對植物有研究者,不然總是視若無物,鏡頭下的它顯得與眾不同。



[馬蘭]

[馬櫻丹]



 繁星花與馬蘭本身就很特別,顏色與樣式常讓人過目不忘,若能近點拍攝,更能了解它們的組合。一朵朵小花團簇,努力綻放,一片片花瓣拼湊,透過鏡頭放大,色彩的組合下,讓人覺得驚艷,植物的世界原來是那麼的有趣。



[透過鏡頭這些矮牽牛花更亮眼了]


2006年10月17日 星期二

[台北]再訪嶺腳




[老婆婆家前的落葉]



[籃球場旁的楓樹]



大自然很美妙,春天的櫻花、夏天的桐花、秋天的楓葉、冬天的梅花,一年四季這些美景總會一一浮現,只是漸漸入秋,似乎還沒看到滿山楓紅的美景。昨天走了平溪一趟,讓我有意外收穫,上回沒深入走訪的小鎮,原來這麼美麗。 



[新.舊之間-嶺腳橋]




106縣道行駛在往瑞芳的道路上,只想隨意走走,看到熟悉的「嶺腳」,我們在此停下腳步。隨著鐵道旁的階梯往下,清澈的溪水、垂釣的遊客,眼前像是一幅寧靜的圖畫。望著溪水,魚兒悠遊,釣客屏氣凝神等待,除了耐性還得花精神。耐心不足的我,無法像釣客那樣靜心等待,還是拍照恰當些。 



溪邊的青葙、象草、加拿大蓬草、鬼針草
,一些常見的花草,透過鏡頭呈現不一樣的美感。以為極少班次的平溪線火車,嗡嗡的從頭上的鐵軌慢慢駛過,新、舊嶺腳橋從下往上看,彷彿時間停止流逝,有種莫名的滄桑。

 

[百年土地公廟]



原本想拜訪滴水觀音,走過鐵軌旁的雜貨店,另一個指標似乎比前者更吸引我。隨著指標往右前行,百年土地公就在眼前,石砌的土地公廟,與草嶺古道的頗為相似,指不過模樣小了些。土地公旁邊有座小型的籃球場,球場旁幾座看似廢棄橋墩,聽剪理樹枝的老伯說那是以前運煤的軌道。
 



[昔日的運媒軌道]



[攝於籃球場旁的扶桑花]



走過土地公廟,往前就能望見蔡家古宅,紅磚砌成的古老建築,坐落於山水環繞的嶺腳小鎮,四周都是綠油油的樹木與雜草,惟獨這古厝的紅樓顯得醒目。古厝前有一顆巨大的槭樹,現正值秋季來臨,古厝的槭樹雖未轉紅,卻別有一番詩意。我在古厝前駐足許久,紅磚屋搭配屋前的槭樹,儼然就是上天賜與的禮物,這樣的美景任誰都不想輕易錯過。
 



[蔡家古宅]



在蔡宅前拍照時,一旁鄰居的阿婆忙碌鋤草施肥,阿婆家也有棵巨大的槭樹,有趣的是槭樹的葉子幾乎全是綠色,只有零星轉紅,落葉的色調剛好與屋子的顏色搭配。磚紅的葉片落在有坡度的屋前小徑,我很想捕捉當下的感覺,緩步的移動到阿婆家又擔心阿婆誤會,沒想到她善意的對我微笑,並對我說「妳想拍樹是嗎?」我開心的回應:「對!我想拍落下的葉子。」
 



拍了槭樹開心滿足,往滴水觀音的路徑走去,一路上沒有明顯指標,於是走至蛟龍橋便打消念頭折返車站。至於嶺腳瀑布因事先沒做功課,也無緣拜訪,每次旅程似乎都要帶點點遺憾,才有再訪的理由。習慣把每次造訪當成一個新鮮的開始,就算一次次舊地重遊,將記憶重新洗牌,帶著初訪的心情,總能遇見意外的驚喜,我常常這樣告訴自己
…..。



更多照片請按這裡觀看 è嶺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