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宜蘭]作客孝威社區-來吃割稻仔飯


[改良的割稻仔飯依然不減主人家的熱情與心意]

[豐盛的菜餚]


以前農耕靠的是人力與老牛,辛苦耕耘靠天吃飯,最期待的就是收成時節。當時無機器幫忙的年代,全仰賴人工,鄰居與親戚成了幫忙收割的好幫手。以工代工互相幫忙,唯一能輔慰辛勞的就是收割期間的點心與飯菜。農家主人在用餐時間,用竹簍挑著白飯與雞肉、魚乾、菜圃蛋等佳餚到田裡讓工作人員享用,感謝前來幫助的人們,「割稻仔飯」一詞就是從這裡衍生而來。

[社區媽媽用心指導如何將粿印龜模]


我從沒有參與收割,卻很榮幸的吃過幾回「割稻仔飯」,雖然現在的形式是種回顧,多少也能從菜色上了解每個農村所種植的農產品。接近中午受到五結鄉孝威社區的「割稻仔飯」邀請,品嚐當地媽媽們農忙間準備的佳餚外,竟意外參與社區的成果發表會。餐前與社區媽媽們一起做「紅龜粿」,媽媽們教導我們如何將準備好的紅豆餡包裹在粿裡。嘴饞的我,哪管粿該如何包、印模,拿了包裹好餡的粿,就往嘴巴塞,沒有龜紋依然美味。

[孝威國小小朋友表演布袋戲]

[精采的呈現來自這群小朋友的努力]

[分工合作的小朋友,邊敲鑼、邊欣賞]

等待上菜的時間裡,社區小朋友表演課外練習的布袋戲,上演玄天上帝收服龜怪蛇精的故事。小小人兒,為戲忙得認真。男生掌偶、女生擊鼓配樂,尤其這是每個年級僅有一班的孝威國小,這樣的表演足彌珍貴,全程台語配音,說學逗唱的模樣雖不及專業,已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活力四射的社區媽媽們]

[表演完畢來張大合照]

除了布袋戲,社區媽媽也不遑多讓,她們在每天忙碌送餐之餘也組成舞蹈社,編舞、排舞全都自己來,一連三首舞蹈,臉不紅、氣不喘,苗條的身材,祖母級的年齡,舞畢獲得滿堂彩,實在太棒了!

[大夥在榕樹下欣賞表演]

[更在榕樹下吃香噴噴的割稻仔飯]

欣賞完表演,割稻仔飯已悄悄上桌,米飯是簡媽媽家的台梗七十一號。她說先生原本從事電子業,工廠移轉大陸後,回家種稻。用心田間管理,從秧苗、收割、烘乾、低溫冷藏再加上精緻碾米,一貫作業,層層把關。不同於農會收購的稻米,品種不混雜,半年種植,半年休耕,休耕時期種綠肥讓土壤肥沃,只為培育好吃、健康的米飯。不擅表達又靦腆的簡媽媽,為了介紹自產的稻米硬著頭皮上陣說著。

[午餐的米飯來自簡媽媽家的台梗七十一號]

[他們的用心,讓人看得到健康]

在台灣,許多農村社區,為了推展社區營造而努力耕耘。透過小小的成果發表,希望讓更多人發現,除了提升經濟力、改善生活品質與環境外,更希望子孫能藉此安居樂業無須往外發展。在孝威社區,一種無形的力量牽引著彼此的生活態度,那是一種凝聚居民的向心力,小小社區、大大力量,腳步尚未離開呢!我又開始懷念那一連串的精采表演了。

註:此為五結YUMMY芽米金色旅遊分享文。

家風榖道 加豐米行
電話:03-9503585
地址:宜蘭縣五結鄉福興村福和二路101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