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

[台北]彩虹玫瑰-士林官邸玫瑰花季



[將拍攝的玫瑰花隨意組合]



[彩虹玫瑰是今年的主角]



[利用顏料讓毛細作用自然吸收,花兒就變色囉!]



[數大之美]








士林官邸玫瑰花季開始了,想想這幾年似乎未錯過任何一場,即使花兒大同小異,還是想去看看。今年花季有了新花樣,染劑當水,毛細作用讓花兒自然染色,於是花瓣有了紅、黃、藍、綠等七彩顏色,又稱彩虹玫瑰。


[不過花還是自然的最美]










官邸這兩年成為陸客最愛,原本清靜的花園像是吵雜的市場,為了一探彩虹玫瑰的模樣,我快速移動步伐往溫室,拍攝彩虹玫瑰後才悠閒的在戶外的玫瑰園賞花。本來打算拍攝20張即打道回府的想法,卻因沒拍到美麗的黃色玫瑰而越拍越多,回家算算竟拍了70張。


[含苞待放也是美麗]









大概待不到一小時即快閃,主要目的是拍攝與欣賞玫瑰,官邸的其他角落便捨去不去。今天陸客比往常還多,光是移動就顯得十分不便,閃過一群群的人牆,進入玫瑰園後得有耐性的等待每台相機的拍攝,不過能順利拍到彩虹玫瑰還是十分開心。






[想看彩虹玫瑰動作要快]




士林官邸玫瑰花季即日起到3月24日止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福林路60號

更多照片請至這裡觀看

http://www.flickr.com/photos/pigbank/sets/72157633007716634/show/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嘉義]散步阿里山



[阿里山火車]



[普賢象櫻]



賞櫻季節來臨,想起阿里山氤氳氣候所留存的印象。春季的山林煙霧瀰漫,充滿神木的步道,猶如迷幻森林,花非花、霧非霧,強烈的不真實感。春天微寒,捱在一旁的攤子取暖,點杯熱食果腹。出嚐新鮮山葵,忘不了的好滋味。若說為了賞櫻上阿里山,還不如說是為了山徑的鐵道、火車與神木而去,而日出只是隨緣欣賞罷了!



[木蘭]



[大島櫻]





[一葉蘭]



[受鎮宮-神蛾停在神像的鬍鬚上]



[氤氳氣候的花兒]



[神木]



[販售山葵]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台南]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



[金河診所現為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



[診所目前有替代役男看管]


北門鹽田、漁塭遍佈,當地居民多半靠著曬鹽為業,缺乏機械協助的年代,只能靠出賣勞力,才能曬更多的鹽。因沿海水源有限,無自來水管路鋪設前,飲用水問題,只能靠挖井取水,長時飲用含砷過高的水源,導致四肢組織壞死,患者多數為成人,小朋友也無法倖免。初期病症發生在腳指,慢慢的往上蔓延,從腳指到小腿,再擴散到大腿,因為疼痛難耐,只能截肢減輕痛苦。



[診間的牆面述說過往]




1960年美國長老教會宣傳士孫理蓮女士,聽人描述台南北門看到的悲劇,親自視察決定在此設立芥菜種會免費診所,為烏腳病患籌措義肢經費,借用王金河醫生的診所費用幫病人醫治。醫療匱乏的鄉村,王金河是北門唯一的醫生,他視病如親,細心的幫病患診治,對於傷口所發出的腐肉味也不以為意。



[當年的手術室]



[空氣中依然瀰漫著藥品的味道]


對於沒錢看病的患者,王醫生免費施藥,遇窮困或是家屬忌諱截肢不願處理後事者,便買木料,甚至親釘棺木幫忙協助喪葬事宜。那時負責截肢手術的是謝緯醫生,固定每週四與偕同護士與助手,從南投到台南北門為病人手術,簡陋的手術室無空調設備,醫療器材不足,十分克難。謝緯醫生對於手術截肢十分不忍,但是為了減輕病人疼痛又別無他法,畢竟截肢的腳病不會再生,曾想積極尋找其他治療方式。



[王醫生偶爾還是會回到這裡看看]




2006年台南縣長與文化局長,感念這段醫生與病人的醫療故事,積極向文建會爭取經費,將金河診所規劃為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希望這個以醫療為主題的紀念館,讓更多人了解烏腳病醫療記事。充滿愛與奉獻精神的醫療點滴,基督教芥菜總會與王金河醫生通力合作的義診,這些極具正面與教化意味,透過紀念館永恆保存著。



[隔壁是北門嶼免費診所紀念館]




踏進烏腳病醫療紀念館,留存的診間、牆上的圖文述說曾經發生在此的故事。透過語音電話與影片了解王金河醫生與醫護人員對病患所付出的無私精神。小角落的手術檯,福馬林保存的截肢,體會人生病痛的無常,而心存感激。





[白宮]


王金河醫生與家人將診所捐出作為紀念館,診所後面是家屬的住所,一旁為基督教芥菜種會烏腳病免費診所與主體建築物為白色的「白宮」。走訪北門,除了廣大的鹽田,這個小小角落是我感觸最深的一偶。




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

台南市北門區 永隆里27號

電話06- 786-2012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台北]跳蚤市場



[要收攤了,老闆吆喝每盤50元]



[這攤賣多種青椒]


不出門旅行的時候,逛市場是另一種生活樂趣,即使每天上班忙碌,還是會把握一週僅可能的市場採購日,哪怕是一天都好。上市場除了採買菜色,主要的是把市場當挖寶的地方,雖然有固定攤販,偶爾出現的新攤位出現,成了探索的樂事,看看它賣什麼,以了解現在流行什麼?!



[跳蚤市場位於福和橋下]




永和的跳蚤市場離家不遠,八百年卻去不上一回,離上次拜訪又是好久好久之前。前幾天假日天氣寒冷,沒安排小旅行之際,索性來趟跳蚤市場之旅。跳蚤市場位於福和橋下,有河濱運動公園、販售飲料的攤販與100元快速剪髮攤位,而進入跳蚤市場得跨過橋下,穿越跳國標舞的叔叔、阿姨與打羽球的民眾才能抵達。入口處是露天傳統市場,攤販使用發財車載運蔬菜、水果來此販售,價格比一般市場便宜許多。



[跳蚤市場的商品半新半舊,喜歡的,就開口問問吧!]


這裡算是特色市場吧!紅通通一片傘海,什麼都賣。一斤17元的蓮霧(傳統市場最便宜要價39元)、10元一根的牛蒡(平時要25元)、一斤20與28元的檸檬(一早才買得40元一斤),更多幾個銅板就能夠得的蔬菜,當然賣相不一定完美,但是營養素肯定不差。一早上過市場的我,即使看到許多便宜的菜色,仍不打算購入,往跳蚤市場走去,才是前來的目的。



[咦!有蝦子的盤子捏!]



[二手樂器]


看似整齊卻不知是否清洗過的衣物、遺棄的家電、狀況不明的相機、佛珠、錢幣、工作機具、髒亂的雜貨..一堆看不完的日常物品。我想起不久前的東寺市集,彷彿與眼前的畫面相似,只是台灣的豪放許多,有些攤販乾脆不整理,隨意擺著,喜歡的客人就自己來找,價格相對便宜。



[喜歡聽音樂、唱歌,這裡有許多CD販售]


逛半天老公盯著有茶壺的攤子,收集的習慣沈寂許久,猜想有添貨色的心意,不過大半天只看不買,難得遇上好的古董賣家,喜歡的要價三千。老公一旁唸:「妳喜歡就買吧!」我偏偏不想馬上出手,即使喜歡我還是忍著,把需要與想要兩個拿出來想想,心態上就平衡許多。



[中午收攤,場地留下一堆菜葉]


攤子逛逛總有許多小發現,原來有賣樂器的攤子啊!老闆隨興起來拉著琴與客人合奏一曲。更有慧眼的客人,隨手即能辨出雜貨堆中的翹楚,莫非這是經年累月累積出來的眼光?像我這樣沒啥慧根的女子,只能往吃的小攤走去,賣著不甜豆沙餅的老闆,吆喝四個100元的豆沙餅,現在賣我五個,一樣只收100元。看來我只能在此撿小小便宜,至於「挖寶」可得再多花時間琢磨琢磨。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生活]陶藝課-4



[攪拌棒]


228那天上了第四堂陶藝課,離上一堂才隔五天呢!老師本來打算那天開下午課,因學生詢問上午開課否?索性上、下午都開門,滿足大夥的需求。



[延續第三堂課的屋子,我用筆勾勒門與窗戶並接合黏妥]


其實第二堂課之後,心情小小起伏,感覺陶土不好玩,沒有特別的作品想法,腦袋空白不說,連創作的慾望都沒有。直到第三堂課,因欣賞同學作品,發掘簡單線條所勾勒呈現的小碟,讓我又有持續的動力。



[做了兩個陶杯,一個給老公、一個給自己]


第三堂安靜的教室,靜靜的彩繪手作陶盤,心情好好,這好心情延續到第四堂課,決定換上白陶土創作。做慣了平常的陶土之後,應該要稍稍改變。我跟K合購一包白陶土,惦著給老公做一個手作陶杯,就這麼動了起來。



[左邊是第一個、右邊是第二個]


內心其實吶喊想拉坯呢!偏偏開不了口,手捏陶杯難不倒自己,倒是難了自己的雙手,土量的多寡與手感度還抓不準,於是兩個杯子做起來不太相同。一個稍厚、一個稍薄,本來打算給杯子耳朵的,卻因作品感覺過大,決定捨去。快下課前,剩下半小時不到,硬做出兩根調味棒(攪拌匙)作伴。



[等下一次上課,將它們上化妝土囉!]


老師示範做了一支,自己慢慢摸索又做了一支,不同的作者,做出來的感覺都不同。喜歡老師的手作樸實,相較自己做的可愛許多。[2013.02.28]


延伸閱讀


[生活]陶藝課-1

http://www.wretch.cc/blog/pigbank/15480161


[生活]陶藝課-2

http://www.wretch.cc/blog/pigbank/15480537


[生活]陶藝課-3

http://www.wretch.cc/blog/pigbank/154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