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生活]走過2009年






趁著2009最後一小時,簡短記錄一年來的行腳。今年如風飛逝,還來不及細細咀嚼回味,已即將告別,我用照片約略記錄這年來每個月的足跡,許多遊記來不及寫下,待有空再慢慢填補。





一月:趁著元旦假期與家人南投行,921地震的災難,我們用足跡再次回憶。那個月我向家人告假前往大陸福建,一圓探索世界遺址-永定土樓。





二月:媒體記者屏東行。







三月:告別兒童育樂中心,同時上竹子湖賞海芋。水保局媒體內門、美濃行。





四月:因為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前往拜訪日本山形。





五月:新竹南園、新埔老街、台大農改場荷花開。







六月:兩岸汽車會議金門行。





七月:帶孩子到花蓮過暑假。





八月:七月底-八月初,媒體日本金澤行。





九月:剝皮寮老街。





十月:桃園西濱、北縣東北角探索。





十一月:水保局媒體花東行。





十二月:旅遊同業日本九州行。

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台北]造訪三芝鄉八賢村共榮社區




[眼前的小水池是村內的簡易污水排放淨化池]



[引水灌溉的水車]



聽簡報的同時,我默默思索,什麼樣的契機,讓一群人拋開成見,開始耕耘自己的社區?需要花費多少時間與精神,才能讓大家認同?我並沒把心中的疑惑提出,只是好奇,它不像網路號召,除了體力,毅力更是重要,八賢村的林義峰老師退休後便從事這樣艱難的工作。



[村落中的溝渠水質清澈,可以從事洗衣等清洗工作]



村里的居民教育程度低,大多從事務農。閒暇之餘除了耕作就是打牌、買醉,為了省去驅趕病蟲害的困擾,乾脆在耕作前就先灑藥驅蟲以免日後麻煩,危害了生態卻不自覺,加上年輕人口外流,農村看不到未來。



[八連溪]



[八連溪水車]



五年前林義峰老師開始投入社區教育工作,組成社區發展協會,接受鄉村人力培訓等活動,慢慢建立農村資源,並在水土保持局協助下,營造農村的濕地生態與意象美化,農村才慢慢恢復自然氣息。



[八連溪水車旁的步道]



我們隨著阿峰伯(林義峰老師)走訪村落,以為鄉下才能看到的水圳,在這裡保存良好,汲水的水車,經由水流緩慢的轉動,引水灌溉。家家戶戶的污水,透過簡易的處理,回收再利用。一畦畦的水田裡佈滿了的植物,它們與淨化中的水共同生存,彼此依賴成就淨化水質的任務。



[農村市集]



[聽居民介紹蔬菜種類]



八連溪是村中的主要豐沛水源,光復前盛產稻米,為台北縣第二大區,種茶與製茶技術也居首,而現在種植茭白筍、山藥、地瓜等農作物,尤其筊白筍品質優良,頗受好評。前往農村市集的途中我們見到八連溪水車,它是由共榮社區居民無償提供土地建造而成的,除了造景美化,更是當年碾米與製茶動力的主要來源。



[翠綠有生氣的蔬果]



農村市集裡擺放當地的有機蔬果,經過農民的介紹,我增加了些知識。蔬菜品種的不同,門外漢所知有限,酷似的外貌,卻有著不同的滋味。然而農村市集只有假日才營業,其目的為分享八賢村所種植的農作物。農民採收下來的新鮮蔬果,直接配送當地的餐館,不經農藥噴灑,對人體更是有益,俗說:「藥補不如食補」,當下享受農家所烹煮的新鮮食材,香甜美味的口感,不只暖了胃,也補充了身體所需的維生素。



[用當地食材製作的美食]



滾滾的八連溪為八賢村帶來新的契機,在居民的努力下,正朝著世外桃源的目標前進。我忘不了村中溝渠的清澈水流,小時候的農村印象,充滿蛙鳴鳥叫的生活,就在拜訪的當下重新回顧了一次。



[圖中的煎蛋是用咸豐草製成的哦!]



品嚐八賢村的農家料理可洽



八賢休閒農莊 

預約專線:0933-067-179(簡明場)

地址:台北縣三芝鄉八賢村7鄰58號



田田好農村料理店 

預約專線:02-2636-1687(華金安)

地址:台北縣三芝鄉八賢村51號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台北]造訪五股鄉綠竹社區




[請大家體諒靠天吃飯的農夫啊]



三星米其林主廚需要的夢幻食材,口感不知如何?!週六的一場綠竹筍饗宴,讓我對五股鄉的農業有了深一層的認識,原來好吃的綠竹筍得來不易,酸雨的侵襲下,如何種出有機竹筍,考驗著現代農夫。



[觀音坑與御史坑休閒農業推廣的幕後功臣]



位於御史路上的旗竿湖,居民多半姓吳,早年祖先求取功名,獲朝廷恩賜旗竿光耀門楣。據說當時旗竿插於湖中,稱為旗竿湖,但事實已無法考,湖中是否有旗竿座,也不得而知。綠竹社區並非原來的名稱,居民們多為種植綠竹筍的農民,為了凸顯社區的經營理念,而給社區取了綠竹之名。



[旗竿湖木棧道-兩旁都是農民種植的綠竹筍農地,登上高處能遠眺五股鄉風景]



在社區中有個種植綠竹筍聞名的吳博士(吳國池),具有醫師執照的他,當了一年的實習醫生後便回鄉務農。問他是否執業過,他笑笑說:「一天也沒有。」綠竹筍鮮甜肥嫩,靠著吳博士與社區農民們研究努力。現在的蔬果講究生產履歷,吳博士二話不說,領著我們看他種植的農地。



[有吳博士稱號的吳國池先生,三星米其林看中的夢幻食材就是由他種植出來的]



白色的粉末是「鎂鈣肥」,中和土壤酸性用的。乍聽之下很驚訝,酸雨悄悄的把土壤改變,必須採天然的白雲石粉讓它恢復,才能種植。英文與數字的牌子是吳博士給竹筍們的採樣代號,每棵竹子都有共生關係,一叢竹子得保留老竹、新竹才能共生,老竹給新竹養分才能成長茁壯,不過新竹冒出時得看生長點,若彼此有衝突或是成長空間不足,就得取捨,如此才能種植優質的綠竹筍。



[被芽蟲依附的竹葉]



冬季有蚜蟲侵害,夏季有蚊子叮咬,這些是綠竹的敵人,危害竹子行光合作用,但綠竹並不使用化學肥料,而採草生栽培法。雜草在此除了能減少酸雨吸收外,更能降低溫度上升,對於竹筍的生長有莫大的助益。



[旗竿湖農場主人-吳龍華介紹竹子的生長過程]



五股鄉農業旅遊發展協會楊海塗總幹事告知,綠竹筍生長期約每年的5-10月,4月開始有散筍上市,端午節前後是最大產期。10-15天便能採收,割下竹筍約45天為第二次的秋筍(中元節左右),在中秋節前後保留筍母,為明年的綠竹筍留種。新的母竹周邊,須保留足夠的生長空間,必要時須砍除竹子,約過年時覆蓋竹子,並用樹葉施肥,直到3-4月打平土壤,等待綠竹筍誕生,整個流程是綠竹筍的生長過程。



[品嚐用肉桂葉沖泡的肉桂茶-香氣四溢]



至於綠竹社區生產的綠竹筍好吃之秘訣,除了竹筍的外型大小,山坡地與日照適中是關鍵,五股的火山地質特性,沙壤土造提供綠竹筍良好的生長因子,農民的耕作技術當然有著深切的關係,如此造就出綠竹色區的產業特色。



[旗竿湖]



原以為觀音山只是適合爬山健行,但這趟旅程卻帶給我許多驚喜。在水土保持局的培根計劃下,台灣的農村展開新的面貌,綠竹社區將自己的文化深度延續,把觀音坑與御史坑建造成綠竹社區的營地,擴大範圍創造雙贏,除了眾所皆知的旅遊景點,更融入農產特色,下次到觀音山踏青,別忘了走入旗竿湖步道,來趟深度的社區之旅,品嚐三星主廚的夢幻食材吧!



[圖片的餐點是拜訪當天至碧瑤山莊品嚐的綠竹筍大餐,新鮮美味,值得推薦]



備註:目前綠竹筍已有真空包裝,即使非產季,也能買到新鮮的綠竹筍哦!



延伸閱讀



三星米其林主廚神田裕行加持 甜如水梨的綠竹筍揚名日本



http://video.chinatimes.com/video-bydate-cnt.aspx?cid=6&nid=18777



http://www.jkforum.net/thread-1177025-1-1.html




觀音山休閒旅遊網 http://www.kis.org.tw/





好吃的綠竹筍餐廳   http://www.kis.org.tw/tpl_show_select.php?f_id=20



想參加跨年活動嗎?這裡也有哦~



2010觀音夜不眠 煙火迎新年
http://www.kis.org.tw/tpl_show_select.php?f_id=4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分享]盒子上手繪課




[賊在3F工作室刊登於NO.42DIY玩佈置內容]





我是個隨性的人,連報名也很隨性,上手繪課全屬意外,連我都沒想過呢!



[畫好了手繪,不妨用點色鉛筆增加色彩]



[上課的工具]



上個月在網路上瞎晃,突然發現親愛的賊小姐有間工作室,更有趣的是裡頭的課程,竟然是盒子喜歡的手繪與刻橡皮章。認真的看了一會兒,忍不住留言給賊,詢問有關課程的時間之後,就傻呼呼的報名了。



[若遇到不會畫的部分,可以請賊老師個別指導哦!]



這陣子我的假期幾乎滿檔,搞不好最後會以翹課收場(報名後的想法),哪知道老天爺不讓我偷懶,盒子只好乖乖的上課去了。報名成功後,盒子到處宣傳準備上手繪,大夥紛紛好奇詢問:「妳去哪上手繪啊?」,「呃…等我上過了再告訴你們吧!」老實說還真不喜歡提早分享的感覺,我喜歡先實驗再分享啦!



[左頁右邊的圖就是盒子畫的,右邊下圖的機上餐也是盒子畫的...]



上課那天剛好冷氣團過境,外頭天空灰灰的,可不影響上手繪課的心情,因為內心就像小朋友般期待與好奇。搭了21站的捷運,睡了一覺,醒來也差不多到了目的地。我是第二名抵達的學生,選了靠近液晶螢幕的位置坐下,方便就近觀看老師的畫法。



[練習人像]



賊老師於上課前分享自己手繪的本子與手繪時刻,接著就讓學生練習手繪囉!



[盒子畫下上課前的心情]



翻開課本的第一章(對!有課本,賊老師很用心的製作了一小本講義),畫下自己上課前的心情,有沒有感受到我帶著微笑搭車的感覺?!



[餐廳與交通工具]



賊老師會在講義的左側貼上一張照片,附上自己手繪的作品,並留下一個空格讓學生自己創作。你可以依照自己看到的圖案手繪,慢慢的抓住手感與繪畫技巧,蠻好玩的。我發現繪畫跟攝影的感覺很類似,明明看到的是同一張照片,畫出來的並非相同。



[建築]



由於當天盒子還要趕場看音樂劇,自動提早了25分鐘下課,並未與同學拍下大合照,小小可惜。其實賊與盒子是網友捏,趁此機會也見到了彼此,很開心哦!喜歡手繪而遲遲不敢下筆的朋友,建議去上手繪課,不僅能提高自信,也能找到自己繪畫的感覺。[2009.12.19]





按下連結



找賊老師上課



想上課不妨留言,或是MAIL給她也行。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日本九州]大川內山-伊万里燒




[隨著山勢起伏的街道,進入秘窯之鄉]



剛抵達時彷彿進入一個被世俗遺忘的角落,靜謐、沒有旅人,連當地人都沒遇見,懷疑是否有人居住?!車停妥後我們從鍋島藩窯公園開始漫步,傾聽觀光部門的導覽,了解這裡的故事後,我發覺這樣的寧靜似乎是她的特色。



[陶臼的設計為當時搗碎瓷器使用]





三面環山的大川內山,被譽稱為「秘窯之鄉」,16世紀末豐臣秀吉出兵朝鮮,鍋島藩主從朝鮮帶回陶工李參平,他在有田的皿山發現了作為陶瓷器的陶石,開啟了有田燒(伊万里燒)瓷器的歷史,起源於17世紀。有田燒的特色以白陶為底,以藍色顏料描繪花紋,當年的有田燒因藩主而命名為鍋島燒,只供給將軍、諸侯、朝廷官員使用,為御用窯元。據說當時並不希望鍋島燒的秘技外傳,除了將匠師遷移至大川內山之外,更教育每個匠師只會一種燒陶的步驟,子子孫孫也都如此,如此區分就是擔心窯燒的技法外傳。



[公園內的陶工橋]



[陶工之墓]



除此規範傳授技法,進入大川內山的技師也休想再走出內山,嚴格禁止技法外傳,死後也葬於此,於是在鍋島藩窯公園內部,有一處無親人的陶工墓碑與一處高麗人之墓,高麗人墓碑朝北,為韓國所在的方位,讓這些陶工們能遙望祖國。故事有點悲情,卻是不爭的事實,當我在「有田陶瓷傳統產業會館」內親眼看見鍋島燒器皿,不由自主的發出讚嘆,原來鍋島燒的美名並非虛傳。



[仿造當年鍋島藩燒製貢品的登窯]





不過隨著中國景德鎮的陶瓷影響,有田燒也變得色彩繽紛,伊万里的大川內山也漸漸被眾人所知。目前山內有30多家窯戶將其傳統與技術傳承下來,來訪時不妨先到傳統產業會館參觀,想嘗試繪製陶藝者也可以在會館內體驗。會館內能預約彩繪,容納較多的訪客,不然外頭的商家也有提供體驗,只是座位少,只能招呼零星散客。拜訪當下還蠻想嘗試手繪體驗,無奈時間有限,只能走馬看花。



[陶瓷會館內的鍋島燒製品-裡頭描繪當時居民生活圖]



[村落橋面上的有田燒陶瓷貼花]



伊万里燒的窯戶因山環抱,隨著山勢高低起伏的坐落其中,行走街道間頗有懷舊感,拜訪時剛好下起絲絲細雨,更加添雲霧繚繞的美感,就像一幅畫掛在眼前。小小的山區隱藏著古早的秘密,朝鮮陶工的技法,一直傳承到今日,讓人蠻有感觸,不知道當年朝鮮陶工的晚輩們,最後是否跨海尋親?!想想這樣的過往真是不堪回首啊! [2009.12.13]



[窯戶門口的風鈴]



[遠眺大川內山]



備註:有田燒亦稱伊万里燒,有田是佐賀縣的地名,伊万里是運輸港口的名稱。



大川內山振興協議會



諮詢處 伊万里市大川內町乙1806



電話0955-23-7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