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花蓮]奇萊鼻燈塔




[奇萊鼻燈塔]



奇萊鼻燈塔是此行花蓮另一個目的,它位於花蓮港附近,其實對它我毫無所悉。某天從網友的分享文中得知此處,決定前往拜訪。



[沿著洋基牧場旁的小徑進入,燈塔只出現一小角]



它與磯崎國小一樣神秘,附近一點指標也沒有,彷彿只給有緣人尋覓。當然這裡對花蓮人來說是熟悉的,只是對於旅人,卻有著不同的意義。這個白色的燈塔,是鮮少人提及的地方。



[台灣的燈塔都屬財政部管轄]



離開花蓮觀光漁港往前行駛,我們在193線上來回兩、三趟,往海邊的小路遍尋不著,總是尋著、尋著,不小心來到曼波海洋生態園區。一次、兩次,忍不住拿出手機撥電話給小羅,在第二次通話後,老天爺開了路,我們行駛在通往海邊的腳踏車道上,而白色燈塔在穿越小徑後出現,靜靜的佇立遠方。



[環保公園一景,我們往內走至燈塔附近]



奇萊鼻燈塔附近猶如無人之境,偶爾遇見當地居民匆忙經過,燈塔旁是「環保公園」。「環保公園」的名稱,是小羅告訴我的,它是個怎麼看都不像公園的「公園」,裡頭除了雜草,並不見其他植物。



[在此不只能看到燈塔全景,更能與太平洋近距離接觸]



為了捕捉燈塔的全景,我們往公園內部走去,直到接近燈塔處停歇。駐足點剛好是此區的至高地,由此遠眺燈塔景色優美,觀海更是絕佳景點,只是沒有遮蔭處,不宜停留太久。



[前面即是環保公園圍籬]



據小羅告知,今年七月四日燈塔對外開放,不過燈塔內部是禁止進入的。少了進入燈塔的機會,老實說並不太吸引人,開放的美意打了折扣,想必參觀者也是寥寥無幾吧!



[奇萊鼻燈塔]



一旁不起眼的角落,看到解說牌寫的這些



奇萊鼻此段海岸,因為位於歐亞大陸板塊及菲律賓板塊交界帶的北端,地殼板塊運動推擠的結果,地殼隆起造成六段海階,因此形成如此的高低落差,如果從海灘望高地,此段海崖上的石頭方向皆仰天向上很神奇吧!也因為如此,在此可見地殼板塊運動推擠的軌跡。再仔細瞧瞧崖壁上的岩石都是珊瑚礁岩,在此景點我們可見地殼的隆起、侵蝕、崩塌等變化,是觀察地質地形最佳的活教材。此區因為位於軍方靶場及手榴彈投擲場,在軍方練習時請勿進入,並請注意自身安全。



鼻岬標高四十八公尺,有人稱它「四八高地」,舊名為「米崙鼻」、「美崙鼻」,討海人稱它「標尾」,正式名稱為「奇萊鼻」。



如何抵達奇萊鼻燈塔(四八高地è行駛花蓮193線道往北,從洋基牧場旁的小路往海岸行駛,即可遇見。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花蓮]海邊的磯崎國小




[學校旁就是太平洋]



[劇中熟悉的場景]



[磯崎國小操場的堤岸]



離開芭崎瞭望台往南續行,美麗的磯崎海灣其實離得不遠,不過吸引我的並非磯崎海水浴場,而是一齣戲劇「比賽開始」的場景-磯崎國小。抵達磯崎,我一直盯著兩旁道路,努力尋找國小的影子,偏偏看見的是夏季剛開放的海水浴場,而國小在哪!?



[堤岸上頭的拍片道具]





「在妳還沒抵達海水浴場前有個閃黃燈號誌,然後轉進去左手邊就是囉!」電話中小羅再次叮嚀,他是我那幾天在花蓮的GPS。由於遺忘攜帶衛星導航,有些景點不好尋找,打電話給小羅,成了順手又容易得到答案的方式。



[磯崎國小旁的綠色草皮有許多水牛出沒]



「回頭吧!」錯過了閃黃燈,再次回頭容易尋找多了。磯崎國小就在轉入小徑後遇見,敞開的大門,空蕩蕩的學校與籃球場,乍看不覺得是個廢校的國小。我們將車開到升旗台旁的樹下遮蔭,幾隻流浪狗一湧而上狂吠。先生最愛狗兒,馬上出面幫我解圍。狗兒們搖著尾巴,雖然吼叫,其實是想尋找食物,只可惜我們身上沒有吃的,不然一定分你們一些。



[越過國小的堤岸]



[操場內長了很多比拳頭大的菇類]



停妥車拍戲場景即刻出現,面對劇中跑步的堤防與練球場,「莊敬自然、處變不驚」的大字體在溜滑梯旁佇立著。我開始展開磯崎國小探險,而父子倆完全不與我同調,越過堤防往海邊玩耍,以致於當我拍照回頭,卻未發覺他們的身影,一度以為他們被海浪捲走了,努力尋找才發現,他們在離學校有點距離的地方尋找石頭。



[父子倆的身影離我真是遙遠]



[撿到石頭的兒子快步跑來]



「馬麻這顆肯定是玉石」兒子拿了一個像極鵝蛋的石頭像我展示。「的確很圓,而且很冰涼,或許真的是哦!」孩子聽我一說,更開心了。這是頭一天拜訪花蓮的收穫,他一直相信撿拾的石頭價值不斐,看他快樂的神情,我們也感染許多愉悅的分子。



[教室一景]



[陪我逛校的小跟班]



往教室走去,廢校的教室還保留著許多物品,辦公室亦然,沒什麼特別不同處,只是當地可能外移人口多,孩子少了,不得不廢校吧!準備離開時,發現身後竟然有個小跟班一直跟隨,是那群流浪狗中最小的狗兒,揮揮手與他道別,謝謝他的陪伴。衷心期盼廢校的國小,能一直存在,讓所有旅人能有機會能到此休憩,畢竟這麼接近海洋的國小,應該不多吧![2009.07.22]



如何至磯崎國小==台11線花蓮往台東方向,抵達磯崎後注意閃黃燈,閃黃燈左轉即能遇見磯崎國小

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花蓮]尋找北埔車站




[種植在鐵絲圍籬旁的扶桑花]



這是抵達花蓮的前無意間發現的小站,自強號快速的奔馳,一時之間還有些懷疑,忍不住問起先生:「剛剛那個是北埔車站嗎?!」



[離車站有點距離的鐵道,沒有圍籬搭設,僅有警告標語]



[這段沒有圍籬的鐵道,其實充滿著危險]



有北埔老街不稀奇,遇見北埔車站那才會讓人大為驚喜。全省台鐵站名並非熟悉,當發現「北埔」兩個大字,就在面前掠過時,誤以為自己眼花,詢問後才得知,原來是真的。隔天計畫往太魯閣玩耍前夕,決定先拜訪昨日未停靠的小站「北埔」。



[從這裡回頭找尋車站]



[發現平交道,得知車站就在不遠處]



「從我眼中掠過的「北埔」四周,貼滿了以前那種三角形的磁磚哦!很像客家大花布的感覺...」先生邊開車,我在一旁敘述「印象」中的北埔車站,心中的雀躍無法形容。能發現它,我比誰都來得興奮,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明明只是一個小小車站,我卻能像發現新大陸般,喜孜孜的樂上一天。



[自強號不停靠的小站,認真說來並不小]



[同時發現北埔的前一站名叫"景美"]



照地理位置說來「北埔車站」應該是在新城鄉,不過往太魯閣的路上,並沒有標示北埔車站的指標,只能憑著感覺尋找。在路上找了一處有可能是車站位置的小路,便往內駛去。先生開車,我用眼睛細細觀察道路兩旁,望見很像鐵道旁的圍籬時,便往前駛去。然而鐵道是見到了,可惜的是離車站還有一些距離。



[這個醒目的字體與花色繽紛的磁磚,讓我見過一次就想來拜訪]



「那再來一次吧!回頭然後往前面點試試,我想應該就是那裡沒錯!」先生說著,然後倒車,慢慢的往回駛。在我的冒險旅程中,先生總是給我莫大的助力與信心,有他的幫助,旅行充滿更多驚喜。聽到他這麼說,信心湧上,果真倒車後,發現了平交道,也發現了車站的位置。



[北埔車站外觀]



車站小小的,裡頭整潔明亮,一位老伯坐在車站裡頭,似乎等待搭乘可能停靠的車次。我對著「北埔」兩個大字拍照,站內的維修人員與我四眼相望,由於他必須經過拍照的「北埔」兩字,向我說聲「對不起」後快速通過。在他的眼裡,大概只有我這個好笑的過客,才會對這樣的小站情有獨鍾吧!



在新竹有北埔這個地方,而北埔車站卻是在花蓮才有呢![2009.07.23]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花蓮]芭崎瞭望台




[從花蓮市出發沿著台11線往南走,就能與它相遇]



[完美的弧線形海灣就是磯崎海水浴場]



沿著台11線往南行駛,我們在轉彎時遇見它-東部海岸最高點之一的「芭崎瞭望台」。



[有特色的販賣部]



[沿著支架攀爬的大鄧伯花]





本來打算一直往南行駛,卻因為我想停靠而稍作休息。小小平台有著販賣商品部,休憩涼亭與旅人需要的廁所。我喜歡這裡的暸望平台,它是遠眺太平洋,欣賞磯崎海灣的絕佳景點。



[此處階梯能行走至下方的休憩公園]





[望著這片藍藍的海,讓人忘了歸返]



望著遠方的海洋,竟忘了即將拜訪的行程,直到憶起,才依依不捨的離去。[2009.07.22]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日本金澤]長町武士住宅遺跡




[無緣入內拜訪的武家屋敷跡]



[平時就是很安靜的小巷,能遇見居住屋內的民眾的機會鮮少啊!]



抵達金澤已是傍晚,我們在城市間穿梭,準備前往下塌飯店,只是途中很突然的,從繁華的街道繞經一處靜謐巷弄。安靜的巷弄有著排列整齊的屋舍,當下很好奇那些是否為古老的房子?裡頭是否還有人居住?初抵金澤的我,對於此處留下深刻的印象。



[路過的民眾]



[地上的小孔是除雪裝置,有融雪的功能]



[紫陽花(繡球花)]



而後才知加賀藩的八位家臣中有兩位居住在此,一些高級、中級的武士,也紛紛在此居住,形成很特殊的武士住宅區。這些住宅區的風格雖約略有些改變,但是狹長的巷弄道路、土牆圍籬、長屋門都還保存著當年的模樣。



[山田先生解說土牆的製作方法]



[土牆修補過的模樣]



山田先生與我們解說起土牆的製作方式。基座採用石頭堆砌,然後用木板築起牆面,再將石頭與泥土放入壓密,使土牆堅硬厚實,並在上頭覆蓋木板,以防止積雪損壞。目前町家街道有部分土牆是數十年前建造的,但大部分是後來毀損改建,並依照當時的作法建造。由於擔心積雪弄壞土牆,導致剝落毀損,於是每年12月到隔年3月都會在土牆上鋪上一層草簾,用以保存維護。



[阿卡拍攝長屋門上的標識]



[地上的紅色石頭,是高級武士的住家才能舖設的]



[巷弄轉角處的石頭,是當時栓馬用的唷!下雪時還能用來除去鞋上的積雪]



[巷弄裡頭的一家餐廳,很有味道,所以拍下來]



「野村家」是歷代任職高官的武士住家,目前依然保存良好,並提供外人參觀。從簡介上得知屋裡的庭院風貌,期盼有機會能入內欣賞,可惜拜訪時間有限,只能在外頭引頸期盼。時間不足無法參觀高級武士的屋舍,走在巷弄間也是有趣的體驗,高高的土牆內究竟有什麼風景,行走江戶時期的巷弄街道,猶如身處當時,別有一番風味。



[突然遇見一棵佰年大樹,真得好高。好高,鏡頭都裝不下]



[就是這棵黑松]



額外值得一提的是,圍繞著武士住宅區的水道,是當年用來運送貨物的重要水路,也是庄內人的重要用水,如今雖不再有上述用途,依然能見其清澈湍急的水流,遙想當年水路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圍繞町家周圍的水道]



[水質清澈湍急]



[重要的水資源]



認識金澤

http://www.kanazawa-tourism.com.tw/



冬季舖上草簾的照片

http://www.kanazawa-tourism.com.tw/images/photo/wallpaper/5-5.jpg



拜訪武家屋敷跡

http://www.nomura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