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麥子,學習採收]
農村的旅行總是充滿驚喜與意外,參與體驗行程,當一日的偽農夫,從中學習種植與收成的甘苦,那種隔行如隔山的體悟,更能珍惜身旁的一草一木。
[小麥]
[燕麥]
原以為麥田只在台中市大雅區,甚至孕育出遠近馳名的小麥文化節,殊不知自己家鄉也種植麥子。我在苑裡鎮的上館社區遇見麥田,學習認識麥子,大麥、小麥雖然長相類似,但細看還是不同。大麥的麥穗長得比小麥小,小麥的麥穗長得比大麥大,而大小的區別來自於麥梗,在這寬廣的麥田裡還有別的嬌客它叫燕麥,可愛的是它麥穗有如燕子的尾巴。
[學習曬麥子]
[手中的麥子有股草香]
上館社區的麥子主要供給糕餅製作,大雅的麥子供給的是啤酒的生產,是這兩產區的不同之處。聽著上館社區的柯小姐導覽麥子的知識,想像自己是田野的主人,揮著鐮刀收成飽滿的麥穗,那與割稻子的感覺無異,有著豐收的喜悅。麥子收成也跟稻米一樣必須經過曝曬、去殼等繁複的過程,我也學著農人在屋前的曬穀場用木耙翻著麥子,看似簡單的曝曬,翻轉與行距間都是學問的累積。
[熟悉的景象,米香爆好的瞬間]
[飽滿的米香]
[趁熱壓模]
上館社區的稻米是出了名的有機栽培,利用自產的白米結合古早味的麥芽糖漿,成就一道大家兒時都愛的老蒔味(古早味)-爆米香。或許是孩提時期的零嘴少,遠遠看到爆米香的商人來訪,便央求爺奶去排隊做米香。當年的米香用的是自家的米,費用的多少取決製作者帶的米量,我也不知那是怎麼算,只要有得吃即可。
[將米香塞滿]
[添加自己喜愛的天然食材粉]
[完成]
我看著煮沸的糖漿與製米香的模子發呆,哪知道沒多久大夥吆喝得趁熱壓模,我在一陣慌亂中做了隻鴨子,胡亂添了薑黃與海苔,我的「黃色小鴨」米香就此完成。也許做得快,我有許多閒暇時間喝著社區種植的香草茶,吃著媽媽們做的客家麻薯,它沾著花生粉可香著。
[閒著那就把麻薯當元宵來搖吧!]
[農村隨處都能找到樂子]
由於社區的成員都務農,想來社區體驗必須滿二十人才可接待,原因是訂了日期後社區的大哥、大姊才能抽空搗麻薯,抽空煮糖漿、做米香,這樣待客才不會失禮,又能告訴你關於社區的小故事,幸運的或許也能跟我們一樣在麥田裡發呆,認識麥子。說真的我好愛社區導覽的柯小姐,她的幽默與笑容讓我對上館社區留下深刻印象,那股熱情到現在都暖呼呼的。
[到鄉下來體驗農村生活]
[尋找那遺忘的老蒔味]
上館社區一日農村體驗行程(奉茶時間、農村生活體驗、午茶約會、尋田水、爆米花DIY)
採預約方式20人以上團體
聯絡人柯小姐 0911-078-13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