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台北]金瓜石神社(黃金神社)


[這裡曾是許多居民的信仰中心,隨著日人撤離而遭破壞]


低著頭如虔誠的朝聖者,石砌階梯引著步伐往上。太陽高掛,我認真的走著,偶爾停歇,轉身眺望山的那頭。這是我第一次拜訪金瓜石神社,即使附近已拜訪數回,對於黃金神社依然陌生。

[本坑五號坑道右側往上行即能通抵黃金神社]

[礦坑纜車道]

[眺望山的對岸]

[茶壺山]

刻意選擇一個晴朗的天候前來,參觀園區後再從本山坑道五號緩步上山。雖偶有微風,汗水還是弄濕了大片衣裳。陡上的階梯走來並不輕鬆,很難一鼓作氣完成。望著來時路,想像石階是如何運送上山?想像被踩踏不平的石階,已走過多少人的足跡?腦海泛著「MIT台灣誌」那張日治時期,居民在礦山神社的熱鬧祭祀景象,更難把眼前景色與那張盛況畫上等號。

[鳥居]

[穿梭時空的石砌步道]

[望見這個鳥居還得再往上步行好幾分鐘]

[掉落路旁的石碑]
時間讓原本的小村落因礦業而繁榮,1896年金瓜石礦區劃歸日人田中長兵衛所有,因為殖民地推行皇民化運動,以日本傳統宗教取代當地宗教,到處興建神社,台灣也漸漸出現日本宗教信仰中心神社的蹤跡。

[神社遺址,平時鮮少人拜訪]

[基座]

[神社基座內擺放了鐵碗,成了許願池]

[從神社眺望山下]

山腰平台上的黃金神社於1933年落成,主祀大國主命、金山彥命與猿田彥命三神祇,據東洋鑛業人守護神也。光復後,日人撤離,在無人看管下,神社遭受破壞,徒留祭台與石柱,而鳥居、石燈籠、旗台與石柱成了當年歷史的守護者,默默的守著山腰這一片過往。我與先生在神社遺址度過一段無人時光,似乎也能感受礦業繁華時期,勤奮的礦工與穿梭在軌道上的小車,人來人往的山城歲月。

[天氣晴朗能見度大增]

[柱子上的建造日期]

[從山腰看神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