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宜蘭]利澤老街尋訪


[利澤老街的民家館是我喜愛的角落]

說起台灣的老街,能吸引人的似乎不多了。為了拓展觀光,吸引人潮,處處販售相同的產品。不管是北埔,還是石碇,或是眾所皆知的大溪、三峽老街,除了幾間保留完整的老宅,能欣賞的部分因改建而消失殆盡,新穎取代了老舊的斑駁,失去了懷舊的古意。

[聽總幹事說媽祖,發現永安宮的與眾不同]

此行參加「五結YUMMY芽米金色旅遊」,我發現老街保存完好的小角落。這裡是利澤簡老街,傳說清康熙皇帝敕封十二尊天上聖母,由福建省莆田縣的湄洲廟分靈到台灣來,而其中一尊駕臨於此。由於港內水淺,船隻在海上漂流,船員誠心向媽祖禱告,不久海水暴漲,使船隻得以進入內陸河道,順利奉安祀奉天上聖母,因此當地居民將此發生奇蹟地稱之為「奇力港」。後因同音不同字改稱利澤簡,因此利澤簡名由「三龜快堡」、「奇力港」、「利澤簡」到現在所稱的「利澤老街」。

[媽祖手臂下的鳳凰]

永安宮是利澤居民的信仰中心,供奉天上聖母,在促進會林總幹事的介紹下,得知永安宮有三寶。一是媽祖神像左手臂的鳳凰。二是劉海戲金蟾-劉海是五代時遼朝進士,曾為宰相,受到呂洞賓開悟成仙。傳說劉海頭髮蓬鬆,額前垂發,用計收伏一隻三足的千年金蟾,金蟾受伏後,常常吐錢給劉海救濟窮人,「劉海戲金蟾」,因此成了財神爺。宜蘭木雕大師陳銀生先生在1928年以「劉海戲金蟾」雕刻一座捐獻箱,傳說中金蟾只有三足,象徵只進不出,而現在「瀏海」髮型的由來也是出自這吉祥聚財的傳說呢!而永安宮的第三寶,就是元宵節當天所舉辦的「走尪」儀式,尪在此指得是小尊的神像。

[古樸的利澤老宅樓面]

利澤有八大庄的信眾,包括泉州人組成福祿、漳州人組成西皮樂團子弟戲,經常到永安宮來敬拜媽祖。隨著歲月的流逝,仇恨的淡化,兩團的人逐漸互有往來,建立友好的情誼。每當元宵節當天,媽祖與八大庄的神聖、陣頭與福祿、西皮的子弟戲團,出巡繞境八大庄回鑾至利澤簡老街,福祿子弟團與西皮子弟團又抬自己的神轎在街上競走(走尪)。由早期兩派人馬的械鬥,化為賽神來表達的一種含意。賽神(俗稱走尪)由土地公開路,媽祖壓後來回三趟,在過金火,媽祖進殿,全程結束。

[傳承第三代的何老闆,所做的菜餅聞名台灣]

[金桔口味的菜餅]

[聖誕節使用的聖誕糕模]

除了永安宮的三寶,利澤老街上還有家百年餅舖-何鼎順,其中又以「菜餅」最為特殊與聞名。在日據時代物資缺乏,何家第二代先祖用當地的稻米與南澳糖廠生產的蔗糖,製造出米香、米荖、糕仔。後來有了麵粉,再製造出麵龜、禮餅、月餅。店面洽在永安宮對面,信眾中有人茹素,就改用黑糖、金桔、花生油作成素餅,由於純素,故稱「菜餅」。

[總幹事為了讓我們有攻炮台的體驗,特地設置一個小小的炮台]

[大概丟了十回,好不容易引燃火線]

除了菜餅,在何鼎順餅店內還有個特殊的「恭賀聖誕」的餅模,何老闆說接近聖誕節,教會教友就會上門訂購聖誕糕仔,於是產生出這樣的餅模,這大概也是馬偕博士傳教至利澤簡的關係,才會有此特別的習俗。

[民家館是社區孩子閱讀的好所在]

[社區媽媽的手作商品]

[意外發現茂伯的拜訪簽名]

利澤老街大致維持原始模樣,有間民家館十分吸睛。老宅保持完整,裡頭除了社區媽媽的手作創意外,還有個社區小朋友閱讀的書房,老宅牆面貼滿兒童喜愛的彩繪圖案,讓人看了都想來此小憩閱讀。裡頭還有本大大的古文書,裡頭裝的是社區的文史資料電腦,翻開時還能傳來淡淡的檜木香氣。

[風華不在的利澤戲院]

除了民家館,老街上的教會並非是當年馬偕博士傳教的所在,而是二十世紀初改建為今的二樓建築。此外,街上的戲院與利生醫院也依然保存完整。即使人去樓空的戲院已不在熱鬧,從外觀的模樣,仍能想像當年高朋滿座的景象。

[利生醫院也是偶像劇「命中注定我愛你」的拍攝場景之一]

[仔細比較還是能發現建築物稍稍改變,突出的屋頂已經消失]

利生醫院是當地最早的西式建築,原為利澤簡信用組合,之後的輕便車站、五結鄉農會到今日的醫院。建於1920年,為林茂長醫生與其兄長所有,據說裡頭沒有一根柱子,全靠樓板與屋頂的木架構支撐而成,由於是私人建築,只能在外頭欣賞。

[十分安靜的利澤老街]

[這張彩繪圖應該是當地人孩童時期的寫照]

林總幹事拿著照片介紹利生醫院的過往,照片中的利澤簡橋因冬山河截彎取直而拆除,早不復見當年的模樣。美麗與風光不在的利澤老街,留下的除了建築物,還有不變的地名。那個來自平埔足噶瑪蘭人的利澤簡,象徵的「休息之地」的語意,似乎成了現在的最佳寫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