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吧!到流流社去]
[不知情者大概以為這是泰國吧!?]
不知怎麼的,看到眼前的小船,腦海泛起的是採蓮謠的歌詞。歌詞提到「夕陽斜,晚風飄,大家來唱採蓮謠。 紅花艷,白花嬌,撲面飄香暑氣消。 你划槳,我撐篙,欸乃一聲過小橋。船行快,歌聲高,採得蓮花樂陶陶。」此時離傍晚還遠,我們也不採蓮,或許是船夫老伯的裝備,讓我想起歌詞中的撐篙場景,不自覺想哼起歌而來。
[輪廓深邃的老伯,也是噶瑪蘭族後裔]
頭一次搭這樣的鴨母船,似乎沒聽說上哪,悠悠的賞起四週的景緻,聽撐篙老伯說著故鄉的故事。養鴨是早期台灣沿海農村的重要經濟來源,而利澤簡是當年養鴨最茂盛的區塊,鴨母船在當時可是載運稻米、雞、鴨等民生物資的交通工具,對於當地人來說鴨母船可是不可或缺的必備品。
[堤岸邊的木頭房舍全都是另一位撐篙老伯的作品]
[水雲軒一角]
船兒悠遊的區塊是宜蘭冬山河,一行人搭著鴨母船緩緩的往前行駛,堤岸除了雜草還有冬季盛開的小花,有陽光的早晨,藍天、碧綠美景陪伴,讓人好不快活。我望見堤岸上的木屋,有些興奮的指著,原來是撐篙老伯的民宿,那一排木頭的小屋全是他的作品。在那個一坪只有五元就能買田地的年代,漲成兩萬元一坪的現在,他說那是「祖公啊產」(台語)。
[馬偕博士種植的大葉山欖]
[柿子樹上蓋樹屋]
[百年古井]
聽著老伯說民宿,時間如流水般迅速,我們停靠在噶瑪蘭ㄟ古厝的前面,才知這裡是噶瑪蘭三十六社群中保留最完整的「流流社」。據說流流社是馬偕博士抵達宜蘭第一個傳福音的地方,由於傳教並不順利,於是在教會前種植一棵福音種子-大葉山欖,距今已有190餘年的歷史。
[撒網捕魚]
[喜悅豐收]
當年流流社住著許多噶瑪蘭人,由於漢人陸續湧近宜蘭,大批噶瑪蘭人遷往他地,加上國民政府來台,不改漢族為中心的心態,一紙行政命令把平埔族人視為平地人,除了少數住在番社的族人登記為山胞,其他居住漢人社會的住民,怕被歧視而自動放棄登記。噶瑪蘭人並無漢姓,部落頭目請馬偕博士取漢名,並由族人抽籤,抽到「偕」的,就整個家族姓偕。一個小故事讓姓偕的人兒找到自己的文化與歷史,也因此得知偕姓者都是噶瑪蘭人後裔。
[噶瑪蘭ㄟ古厝]
噶瑪蘭ㄟ古厝流傳著「流流社」長久以來的歷史,留著噶瑪蘭族血液的主人也把民宿佈置的復古而雅緻。除了木頭裝潢的房舍,更用柿子樹來搭建樹屋,柿子並未因此夭折,每年還盛產500多顆果實。主人邊介紹邊引導我們到魚池,用塑膠筏當小船,體驗漁夫捕魚的樂趣。看似人工養殖的漁塭裡,有許多肥美的台灣鯛,無須人工飼養,靠大自然培育,碩大而肥美,網兒一撒,魚兒自動上勾,猶如典型的農村生活。老實說很難想像自己腳踏之地是流流社的部落,猶如平凡的農村角落,竟有著不為人知的歷史,也許是如此,才能顯現出噶瑪蘭人的平易近人與樸實吧!
[冬山河旁的美麗民宿]
註:此為五結YUMMY芽米金色旅遊分享文。
噶瑪蘭ㄟ古厝
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新店路 140 號
03-9502547
冬山河旁的木屋-水雲軒(可帶寵物入住)
宜蘭縣五結鄉親河路一段180巷72弄11號
0963-032760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宜蘭]搭小船悠遊流流社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