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嘉義]新港板頭社區-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



[板陶窯園區內可愛的馬賽克桌椅,吸引我們拍照留影]


交趾陶起源於明末清初,清道光咸豐年間由廣東陶匠傳入台灣。最初的名稱為「交趾燒」,為日本人取名,產於廣東沿海以神祇陶塑人物為主,「燒」日文的意思為「陶」,傳入台灣後稱為交趾陶,由於嘉義為台灣交趾陶發源地,也稱「嘉義燒」。台灣交趾陶名稱雖源自於日本,但型式、作法、用途卻完全承繼自大陸。在大陸地區普遍以「細仙尪仔」、「廟尪仔」來稱呼。

[認識交趾陶]

[剪黏的粗胚]

[剪黏的切、剪工具、碗片、玻璃片]

板頭社區第二號空ㄟ的陳忠正,16歲北上宜蘭向姨丈林再興(台灣重要民族藝術藝師)拜師學藝,直到23歲才獨自開業。開業後成立陶瓷廠,爾後更將工廠遷往福建,成立窯廠。有鑑於廟宇剪黏交趾陶人才流失與學藝者斷層,陳忠正夫婦秉持對傳統工藝熱忱,2005年創立板陶窯。將交趾陶、剪黏工藝的工序與演進史,透過導覽解說一一介紹給前來參訪的旅人。

[板陶窯庭園造景]



交趾陶是種低溫彩釉軟陶,早期運用於廟宇的樑柱、水車堵,近年在推廣下逐漸成為民間的收藏藝品。而如何分辨真、假交趾陶,細看成品的表面,是否有細微裂紋,這是二次窯燒所呈現的自然紋路。

[馬賽克體驗區]


剪黏又稱剪花,與交趾陶相同源自閩、粵,屬於鑲嵌藝術的一種,將碗片以特殊工具「剪」成所需要的形狀,再「黏」在灰泥塑成的的粗胚上,取其做法而名「剪黏」。日據時期的剪黏是利用日本碗片本身的顏色或是低溫釉上色,日本碗較台灣碗薄,製作精細,適合當成剪黏材料。台灣脫離日本統治後,日本碗取材不易,曾經以玻璃當剪黏材料,色彩鮮豔卻保存不易,只能維持二十左右,直到民國六十年,新港的窯業燒製淋湯剪黏,淋湯材料才日漸普及。

[看專業師父表演剪碗片技巧]


到訪「板陶窯」除了認識交趾陶、剪黏工藝,亦可以自己動手體驗,如馬賽克拼貼、陶偶、陶盤彩繪、捏陶。這天我們嘗試了馬賽克拼貼,原本還說沒啥想法的夥伴,不一會兒靈感大作,每個人認真的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馬賽克圖畫。不需規矩的排列,嘗試用剪黏的方式創作,會更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馬賽克拼貼]

[彩繪陶偶]

[凱文(左)與先生(右)兩人所做的馬賽克拼貼作品]

園區內除了參觀與手作,肚子餓了也有餐飲供應。順道一提,餐廳外的馬賽克桌椅別具特色,我們在等待作品出爐的同時,與這些模樣逗趣的馬賽克椅子玩起了拍照遊戲,一時之間像個孩子,玩得不亦樂乎 。

[抓青蛙小男孩]

[哭泣小女孩]


[青蛙桌椅]

而陳忠正夫婦的交趾陶與剪黏的藝術世界,透過農村再生,慢慢的將板頭社區打造成藝術桃花源,這個村落不再只有老人與小孩,也漸漸的吸引一些外來的遊客前來探索。未完待續~[2010.10.02]

[陶板燒]


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

地址: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42-3號
電話:02-781-0832/05-781-0368
每週一休園

延伸閱讀

[嘉義]新港-搭笨港小火車進入板頭藝術村

[嘉義]新港板頭社區-頂菜園鄉土館


[嘉義]新港板頭社區-一家一故事,美麗藝術牆(上)

[嘉義]新港板頭社區-一家一故事,美麗藝術牆(下)

3 則留言:

  1. 這地方不錯玩<br />
    推!

    版主回覆:(12/28/2010 12:32:31 PM)


    對啊~這地方純樸又美麗

    回覆刪除
  2. 嘩)))))))))))))<br />
    嘩)))))))))))))<br />
    盒子這篇寫得好詳細喔,<br />
    所有美好的回憶,通通都回來了!<br />
    我那朵花,真不該後來變得五顏六色的,<br />
    有時單純點,反而更有一種單純美。<br />
    <br />
    還是一整個好玩到爆。

    版主回覆:(12/28/2010 12:31:59 PM)


    不敢說很詳細,

    至少讓自己也能多一點點記憶.

    應該再一篇就可以終結此處了^^

    回覆刪除
  3. 諾古天地

    版主回覆:(12/28/2010 12:31:59 PM)



    回覆刪除